社會工作與實務研究學刊 VOL11

作者:麥漢倫、余如卿、蘇映伊、廖鮫諳、黃祉瑜、周大堯
出版年份:2022年6月
出版: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售價:250元
優惠方式:
1.本會會員可享九折優惠($225)

期刊內容簡介

※實務論著

COVID-19疫情下的急診家暴驗傷服務與社工人身安全之經驗探討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社會服務室社會工作師 麥漢倫

  本主題係以急診社工人員實務參與疑似COVID-19病人且又是家暴被害人驗傷過程,將特殊經驗形成歷程文本,透過流程分析檢視差異處,並省思社工人身安全議題。根據流程對照分析結果有六個發現,包含:增加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TOCC)詢問、徵詢驗傷意願提前於發燒篩檢站詢問、診療環境不同、增加驗傷前團隊討論、急診社工人員無法陪同被害人驗傷診療、通報後主動聯繫主管機關。社工人身安全預防與因應為員工應配合醫院指定要求包含相關教育訓練;執行業務時,團隊調整驗傷流程與社工服務方式,降低接觸病人頻率;結束驗傷任務後仍需要配合醫院防疫規定,並回報單位主管與接觸史及自主健康監控與管理。未來要持續關注疫情發展及變化,配合醫院根據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指引與規範,維護自身安全與提供社工服務,一起對抗疫情所帶來的挑戰,直到COVID-19疫情退去的那日到來。

新冠肺炎疫情對發展遲緩兒童與其家庭的影響與社會工作之因應
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督導 余如卿

  本研究針對臺中市某社資中心之服務家庭進行問卷調查及實務工作經驗進行檢視與整理。問卷包含疫情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期待提供的資訊與服務方式。對發展遲緩兒童而言,就醫、療育與就學影響程度不大,但因疫情程度影響使用意願或暫緩連結;而公共空間因管制,影響家長外出安排活動機會與意願,孩子因防疫較少外出活動,情緒容易煩躁。對發展遲緩兒童與其家庭而言,經濟衝擊家庭支出分配與優先順序;親子在家時間增加,衝突頻率亦增多:家庭成員因教養問題產生摩擦。
  透過瞭解家庭現況,與早療社工的服務內涵與角色,以及資訊與通訊科技的運用狀況,進而延伸出創意及多元的服務模式,協助家庭獲得支持與相關資源。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諸如明確的防疫管理準則與履約的彈性調整、落實防疫措施、社工自我照顧、社工實務與科技運用的相輔相成、加強與個案工作的會談技巧、真正落實以家庭為中心服務內涵等。

※研究紀要

疫情下的貧困兒少家庭生活調查與福利服務使用情形探討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會工作處高級專員 蘇映伊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會工作處資深專員 廖鮫諳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社會工作處專員   黃祉瑜
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代理執行長兼社會工作處處長 周大堯

  我國於2021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民眾生活深受影響,亦加劇身處貧困的兒少家庭生活困境。為了解貧困兒少家庭受疫情影響及服務使用情形,本研究以量化方式,透過網路問卷針對貧困家長蒐集資料,共回收1,703份問卷;進一步進行質性資料分析,檢視疫情期間兒少生活分享文件,從兒少視角了解其對服務的想法。
  本研究發現貧困兒少家庭於疫情期間在經濟層面、生理層面、兒少學習、心理健康、家庭關係、社會支持等面向受影響比例落在50%~86%之間,以經濟層面受影響比例(85.7%)最高。進一步分析發現,家長職業在經濟層面、生理層面、心理健康、家庭關係及社會支持面向呈現顯著差異,以從事臨時工、商業及服務業者受影響較大;多子女家庭在經濟、家庭關係、兒少學習方面呈現顯著影響;單親家庭在生活照顧安排及經濟層面受到顯著影響;低收家庭在兒少學習方面受顯著影響,而特殊境遇家庭則在經濟上受到顯著影響。
  服務使用方面,經分析兒少生活分享文件內容,發現兒少對服務持正向觀點,認為疫情期間的服務能及時滿足其生活及學習需求。最後,針對貧困兒少實務工作提出建議,包括「發展疫情期間生活需求檢視清單」、「發展貧困家庭因應風險的資源網絡及能力」、「減少貧困家庭數位落差,持續發展數位服務」。